
软包装循环经济发展论坛
软塑包装占据塑料包装一半左右,巨大的体量让社会无法忽视其问题,所谓的“白色污染”很大程度即来自易漂浮塑料袋和薄膜类包装,而国内的电商市场增长以及预制菜领域的成长,都在进一步推动软塑包装应用和市场扩大。在需求增长的同时,目前软塑包装减量和重复使用模式采纳率极低,纸和涂层纸包装在一定应用领域商开始展露头角,但性能限制只能替代塑料的有限应用领域;因此,回收仍然是主体,而软塑包装回收挑战巨大:重量轻,不易收集和集中,墨水和粘合剂难以去除,不同材料复合无法分开等等,后端需求也难以形成规模化高价值。近几年,全球针对软包开展了许多倡议和行动,但真正能形成实际解决方案的项目,还很少,很多项目还在进展当中。
此外,国内针对软塑包装的法规还不清晰,材料替代在某些应用被品牌及其供应商开发出来,纸包装已经出现在一些相对简单的应用领域,例如干果和糖果类产品包装,生物基材料PHA和PLA的投资和应用也在扩大,但无论是纤维基材料还是生物基塑料,其性能仍需不断改进;国内一些企业专门从事物理回收塑料包装薄膜业务,沿海地区也有回收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但降级应用比较普遍。化学回收的声音虽然很多,溶剂回收也有耳闻,但国内几乎没有连续性商业化运营装置。另一个现象是,国内软塑包装的物理回收装备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拥有众多海外客户,然而,这些装备在国内应用却不多。国内物理回收高值应用的开发相对滞后,市场上的研究项目多数来自欧洲和美国,而相关的软塑包装生产技术,例如去墨,BOPE,无溶剂粘合剂,高端阻隔材料等,多数来自欧美日企业。行业虽然通过设计为回收一直推进单一方向,但整个体系如何打造不够清晰。
为了推动国内软包装循环经济进程,全面梳理行业现状和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清晰定位,开发适合本地的技术方案,北京拾柴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在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英国)北京代表处,中国包装联合会和德国国际合作组织(GIZ)的指导下,联合宝绿特,隽诺环保,蓝晶微生物,漳州环盛和弓叶科技等合作伙伴,将于2023年8月29-31日(29号下午报到)在福建厦门召开 “软包装循环经济发展论坛”。
论坛当中将安排参观和学习国内当前自动化软包分选工厂: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以及国内最大的软膜回收企业:漳州环盛。从今天开始,报名通道正式开启,报名截止时间8月20日。为了保证公开,透明和充分的论坛效果,吸引产业链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本次论坛仅收取报名费每位1800元,参会人员自行承担住宿和交通开支。当报名人数达到限额后,报名程序也会立刻截止。
请通过下面链接下载报名表格,填写后请将报名表和报名费汇款单同时,回传circularplastics@hotmail.com;
报名联络:戴希 13718042705
合作联络:王韧 1352269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