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泛大湾区低碳生态共创大赛
首届泛大湾区低碳生态共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的宗旨是鼓励和推动大湾区地区的低碳生态创新,促进创新创业,加强环保意识,着眼未来,全面推动建筑智慧升级,通过智慧与科技,加强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生,深化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大赛旨在通过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技术团队和企业参与,共同探索低碳生态发展的路径,推动大湾区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该大赛也是对低碳生态创新成果的展示和宣传,为低碳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通过大赛,可以发现和孵化新的商业模式、技术和产品,推动低碳生态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大湾区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
大赛着重强调共创,强调创新和创业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多方合作,鼓励多种创新模式,加强绿色低碳产业链的衔接,推动低碳生态产业的发展。用先进科技实现建筑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为绿色智慧建筑引领新的方向。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结合国内外高校绿色低碳人居环境、可持续建筑设计与技术的交流发展,搭建产学研高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以低碳生态大赛为平台,以创新实践为抓手,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人居环境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实现以艺术美学设计、城乡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学绿色低碳、建筑与环境(设备)设计、景观环境生态设计、建筑室内设计,光伏建筑设计、道路交通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给排水设计、智慧建筑电气化设计、建筑算量造价、建筑智能化施工设计、智慧建筑/园区运维系统设计、工业设计、绿色建筑项目评价管理等专业创新和系统融合。
促进各专业的绿色、低碳化培养模式的转型,从而实现多专业协同,专业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优势,形成整个绿色低碳建筑生态的高度融合,为我国乡村振兴、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泛大湾区力量,共建美丽中国、数字中国。
赛道设置
(一)设计方案赛道
A方案赛道:基于BIM的先进实验综合体共创设计(以广州晶正科技园6#楼为例,打造高校、企业、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新高地)实现建筑与艺术、建筑与技术的智能绿色低碳运营中心。(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信息化技术BIM+建筑物理模拟计算+碳排放计算+建筑智能化+元宇宙)项目文件请自行下载:https://pan.baidu.com/s/1t8Qfvt7t5gInpj1urmZfvQ?pwd=STDS
提取码:STDS。(此赛道可自行选择面积体量与示例相近的建筑,面积相差不得超±5%)
B方案赛道:回归自然“人与乡村“计划(基于人因与工效学下的建筑物理、无人机技术、环境、气象设备集成和测试的乡村建筑生态体系规划设计或改造方案)。
C方案赛道:企业、个人、高校师生仪器仪表作品(设计或模型作品)大赛。
参赛对象:
高职组:竞赛报名起始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专科生。
本科组:竞赛报名起始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
硕博组:竞赛报名起始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硕士生、博士生。
参赛方式:以团队形式参赛,允许跨学科、鼓励多专业、跨年级、学校与企业联合参赛,但须以学校为主。方案赛道每个团队3-6人,每个团队须有2-3位指导老师,每位学生只能参加一个团队,每位指导老师最多指导2支参赛队伍,参赛队队长所在院校为该队伍的参赛单位;进入决赛的团队,每院系不超过两支。
(二)研发与工程赛道:
A先进智能、智造、低碳科技应用的规划建筑解决方案(论文及专利成果)。
B绿色低碳已建成工程项目成果。
C先进智能、智造、低碳科技应用的规划建筑实际工程项目。
参赛对象:高校及高校设计院、科研院所、检测机构、房地产、建筑及市政工程公司等;
评选形式,整体评选。
参赛方式:以团队形式参赛,允许跨学科、鼓励多专业、跨年级、学校与企业联合参赛。
作品提交要求
(一)、报名表及报名编号:报名成功后,组委会提供作品编号,该编号作为参赛小组作品提交、网络评选及结果公布的查询凭证,请认真核对。
(二)提交资料包括:
1、方案赛道A:效果图、方案汇报、海报、模型、视频等及参赛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
2、方案赛道B:效果图、方案汇报、海报、测试过程、视频展示等与参赛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
3、方案赛道C:效果图、方案汇报、海报、模型、视频展示等与参赛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
4、研发工程赛道A:科技创新成果,主要包括科技论文、专利、成果鉴定书等及参赛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
5、研发工程赛道B:实际工程成果,作品简介、实际工程照片、项目管理及计划书、成果鉴定书等及参赛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
6、研发工程赛道C:实际工程成果,作品简介、实际工程照片、项目管理及计划书、成果鉴定书等及参赛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
(三)提交资料要求
1、方案赛道A、B、C:需提交A1尺寸展示海报[竖版,不得超过2张(标明主、辅),作品网络和现场展示只优选一张],版面内容自拟。需提交A1尺寸用于网络评选展示照片一张(以突出展示参赛作品特色为主)。
2、研发工程赛道A:需提交A4文本,1000字以内项目简介、科技论文中文摘要、论文原文(外文文献需提交中译文本)及检索证明等,专利授权书、成果鉴定书等及参赛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
3、研发工程赛道B、C:需提交A4文本,1000字以内项目简介、实际工程照片、科技或项目管理论文中文摘要、论文原文(外文文献需提交中译文本)及检索证明等,专利授权书、工程管理及计划书、成果鉴定书等及参赛作品相关的其他内容。
竞赛时间与方式
1、报名时间:2023年5月10日——2023年6月15日
2、大赛说明讲座:2023年6月(具体宣讲内容参赛QQ及微信群公告)
3、作品提交:2023年7月1日——9月15日
4、决赛作品入围名单公布:2023年9月30日(暂定)
5、优秀、入围作品网络评选:2023年10月1日——10月7日
6、决赛评审及获奖作品名单公布、证书颁发;(具体时间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