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天津)技术需求推介——新能源汽车产业赛
背景
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天津)新能源汽车产业赛是在科学技术部指导下,由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共同主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承办,以技术需求为核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全国性赛事。旨在搭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精准对接平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需求详情
1.X-81 商用车预见性节能优化控制技术及测评方法开发
▶ 需求描述:智能化与数字化为车辆节能减排提供了重大机遇。预见性节能优化控制技术是一种融合高精度地图和智能传感系统提供的周边车辆动态和道路信息,预先规划车辆行驶速度,从而实现经济性驾驶的车辆自动控制技术。本需求包括:1)开发融合周边车辆动态和道路信息的商用车预见性节能优化控制系统;2)提出不同驾驶场景下的长时域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快速求解方法;3)开发可量化、可复现、全面准确高效的预见性节能优化控制系统节能效果测试评价系统和标准化方法。项目需求发布方希望和需求供应方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 预期效果:为了满足商用车预见性节能控制技术和测试方法开发的需求,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技术联合协作,实现以下预期效果:1)开发的商用车预见性节能优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全国主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道路商用车综合节油率达3%-10%;2)开发一套基于底盘测功机的预见性节能优化系统节能效果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可以真实复现实际道路驾驶情景,保证测试安全、可靠、高效,并开发标准化测试方法,输出至少1项团体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 现有基础:目前,国内外主流商用车品牌正在逐步尝试预见性节能优化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目前具备的研究基础包括:1)拥有全面、多样、先进的商用车道路测试、场地测试和试验室测试设备和丰富的测试经验;2)成立涵盖国内外主流商用车企业的车辆低碳节能技术开发和测评方法研究工作组;3)完成基于底盘测功机的商用车预见性节能控制技术节能效果测评系统方案构建和可行性评估。
▶ 拟投资金:面议
▶ 联系方式:任晓宁 13920691774
2.X-82 面向下一阶段移动源污染物减排低温吸附技术
▶ 需求描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大背景下,移动源污染减排也需要和油耗协同控制,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因此,在控制油耗的基础上,对于移动源排放控制NOX净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低温冷启动阶段的排放。需要研发高效、高耐久的低温污染物气体吸附技术。本需要包括(1)对NOx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同时该吸附具有可逆性,保证长时间使用的可靠性;(2)吸附窗口较低,需要与WHTC循环前400s的平均排温相匹配。综上,需要开展与低油耗发动机的应用匹配技术研究,推动该技术实现应用。
▶ 预期效果:1、催化材料NOX存储温度控制80-150℃ 2、NOX脱附温度区间控制在200-400℃;
▶ 现有基础:目前国内对于该技术的研究还停留在催化剂配方开发层面,对于吸附容量、耐久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拟投资金:面议
▶ 联系方式:任晓宁 13920691774
3.X-83 面向未来排放法规的移动源高效NOx去除技术
▶ 需求描述:目前移动源污染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包括NOX、PM、CO、HC。其中重型车虽然仅占机动车的10%,排放的NOX却超过了90%。因此,研发适用于重型车的高效高耐久NOX排放控制技术,是移动源减污降碳的重中之重。目前的主流技术路线为双SCR技术路线。本需求包括(1)前端ccSCR的应用环境探究;(2)ccSCR技术要求起燃温度低、需要具备良好的低温活性;(3)从耐久性考虑,需要ccSCR具备良好的抗HC能力,解决碳氢覆盖毒化问题。综上,急需开展ccSCR催化剂与低油耗发动机的匹配应用技术研究。
▶ 预期效果:1、低温NOx转化效率,150℃转化效率大于80%;2、涂层水热老化性能。水热老化后,性能劣化率低于5%;
▶ 现有基础:国四阶段已有钒基SCR技术,但是存在NOX转化效率低、高温易失活等问题;国六阶段分子筛SCR催化剂低温起燃温度仍然不足,同时存在副产物温室气体N2O排放、以及HC毒化等问题。
▶ 拟投资金:面议
▶ 联系方式:任晓宁 13920691774
4.X-84 氨气裂解氢气技术
▶ 需求描述:技术问题:针对汽车零碳燃料的问题,基于等离子体裂解技术将氨气裂解为氢气,氨氢混合气提供给氨燃料发动机燃烧,实现内燃机的零碳燃烧,显著降低内燃机的碳排放。本需求将针对该技术开展等离子体裂解技术的氨气裂解、混合、供应、机内燃烧、排放控制等系统性的创新技术研究,搭建一套等离子体氨气裂解供应控制系统,实现发动机的氨氢混合气稳定燃烧。具体需求:(1)实现等离子体裂解技术的车载场景使用;(2)氨气裂解后的氢气与氨气比例保持稳定,氢气浓度比例误差范围<3% (3)氢气与氨气比例范围可调节,稳定时间小于30s;(4)氨氢混合气的氢气、氨气浓度可测量,精度<1%;
▶ 预期效果:(1)设计一套等离子体氨气裂解供应控制单元,能够针对发动机的工况控制等离子体的裂解速率,调整氨气流量和裂解氢气流量,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不同氨氢混合比的流量要求。(2)针对不同型号的发动机,设计出满足发动机最大供应气量的等离子体氨气裂解供应系统 (3)氢气氨气混合比例在10%~40%;
▶ 现有基础:项目需求发布团队已经和国内的等离子体技术相关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该项技术还主要针对工业裂解气使用,小型化、车载使用场景未实现。同时针对车载裂解氨气仍存在自动化程度不足等问题仍待进一步解决
▶ 拟投资金:面议
▶ 联系方式:任晓宁 13920691774
5.X-85 柴油机低温高效PN10和NOx协同催化控制技术
▶ 需求描述:在满足未来机动车近零排放标准下,采用缸内后喷结合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选择性催化还原过滤器CDPF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氨逃逸催化器ASC是控制柴油车NOx与PM排放以及避免NH3泄漏的必要手段。对协同催化控制技术的研发需求包括:一是需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低温活性;二是需要提升CDPF超细颗粒捕集效率;三是需要该技术具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够控制副产物N2O生成和NH3逃逸;四是需要优化系统协同控制精度,降低排放。因此,本需求研发后,可确保后处理系统在全柴油机工况范围内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可推动国内柴油机后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减少对国外技术、装备和产品的过度依赖。
▶ 预期效果:1、DOC起活温度降为160℃以下;低温175℃工况,NOx转化率提升到75%以上 2、DPF:10nm的颗粒物PN捕集效率由提高到70%以上,再生效率≥95%
▶ 现有基础:在满足未来机动车近零排放标准下,采用缸内后喷结合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选择性催化还原过滤器CDPF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氨逃逸催化器ASC是控制柴油车NOx排放以及避免NH3泄漏的必要手段。但是该技术在处理柴油机污染物排放过程中,存在催化剂低温活性差、CDPF超细颗粒捕集效率低以及副产物N2O生成和NH3逃逸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 拟投资金:面议
▶ 联系方式:任晓宁 13920691774
6.X-86 移动源减污降碳排放后处理NOX净化多孔催化材料技术
▶ 需求描述:自2019年7月1日起,我国重型车执行国六b排放标准,与国五标准相比,对减污降碳的要求大幅提升,氮氧化物和颗粒物限值降低了60%以上。实施新标准将有利于提升机动车排放水平,进一步减少污染排放,促进空气质量改善。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能够满足移动源排放标准的氮氧化物处理技术。其中,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与关键。目前,该关键材料被国外公司垄断,因此,急需研发一种新催化材料,该材料需要具备(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新型NOX净化材料;(2)低温活性优异(3)N2O生成率低。通过该需求研发,可以解决国内汽车行业面临专利垄断与产品应用的巨大产业链安全风险问题,推动现阶段我国柴油车后处理技术国产化。
▶ 预期效果:核心催化材料完成样件试制,匹配国六发动机后,NOx排放限值满足国六法规要求
▶ 现有基础:国内目前高校研究机构已开始NOX净化分子筛催化材料技术研发,但是目前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对于中试放大及台架应用性能,以及可靠性的研发不足。
▶ 拟投资金:面议
▶ 联系方式:任晓宁 13920691774
7.X-87 视频回灌项目-视频注入板卡
▶ 需求描述:该项目主要应用于智能驾驶域控制器HIL测试仿真,需满足8-16通道GMSL1/GSML2视频注入,需满足800万像素分辨率注入,YUV422,RAW12图像格式,需满足外同步触发模式,Mipi参数配置,相机参数模式,图像ISP模拟。
▶ 预期效果:1.实现800万像素分辨率,YUV422,RAW12注入。2.实现外部同步触发。3.实现Mipi参数配置。4.实现相机参数模拟。5.实现图像ISP模拟。
▶ 现有基础:目前汽车行业视频注入类厂家主要是德国Vector以及美国NI。这些国外厂家在对接国内主机厂域控制器,在技术服务方面响应较慢(需要国外人员支持),另外在800万像素分辨率注入,外同步触发以及Mipi参数,ISP模拟还不能很好支持。
▶ 拟投资金:100-500万元
▶ 联系方式:芮超楠 13114803651
8.X-88 激光焊接问题-2
▶ 需求描述:激光焊接通过光学系统将激光束聚焦在很小的区域内,使被焊物熔化并形成牢固的焊点和焊缝的高效精密焊接。激光焊接可以实现片体与片体之间的焊接、丝与丝之间的焊接、金属丝与块状元件的焊接、不同金属:钢、铝、铜、镍、钛等焊接。需解决:1.在保持设备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做到钢-铝焊接;2、.如果在保持设备不变的情况下无法解决以上问题,那么需要更换什么设备能够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切换以保证生产的效率。
▶ 预期效果:1.单脉冲最大能量:50~120J 2.单脉冲宽度:0.2~20ms 3.可焊接厚度:0.5~3mm 焊接后的预期效果:深宽比高,焊缝宽度小,热影响区小、变形小,焊接速度快,焊缝平整、美观,焊后无需处理或只需简单处理。
▶ 现有基础:目前激光焊接技术研究还集中在激光热丝焊、异种金属焊等领域,他们都是现代激光焊接技术研究的最新课题。而国外在相关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特别是德国已经初步掌握了异种金属焊的技巧和方式,而未来要想真正熟练的应用以及掌握激光焊接技术,将其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以及行业内,无疑就必须要攻破上述课题,要进一步完善以及优化激光焊接技术。
▶ 拟投资金:面议
▶ 联系方式:张赛 18522405215
9.X-89 基于少通道脑电信号的疲劳驾驶检测研究
▶ 需求描述:本项目需要完成一套完整的基于脑电信号的疲劳驾驶检测及反馈系统的设计。在设计中应使用少量通道的便携式脑电设备采集驾驶员的脑电信号,开发相应的信号处理方法进行实时降噪及特征分析,提取与疲劳状态最相关的脑电特征。融合多源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分类算法对驾驶员疲劳状态进行识别及反馈。该技术后期主要应用于在真实驾驶环境下监控驾驶员的疲劳程度,通过系统反馈警示驾驶状态,降低疲劳驾驶的风险。
▶ 预期效果:目前科研领域已有研究大多使用多通道脑电数据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能达到90%以上。使用少通道脑电考虑到了驾驶员佩戴的舒适性及设备的可消费性。该需求的预期效果是能够准确地识别疲劳驾驶状态,根据实际情况,预期达到高于90%的准确率。同时系统的实时性能够满足在毫秒级时间内进行信号采集、处理、识别和反馈,以确保驾驶员安全。
▶ 现有基础:当前科研能力已可以针对四通道的Muse S脑电设备实现了完整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特征提取与分析的方案,并成功将其应用于专注度检测任务。基于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的分类模型相关研究较为成熟,同时有大量关于脑疲劳检测分类识别的研究可供参考。
▶ 拟投资金:面议
▶ 联系方式:芮超楠 13114803651
10.X-90 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算法研究
▶ 需求描述:基于现有主流线控底盘基础,开展基于视觉的自动驾驶算法研发。
▶ 预期效果:通过深度学习,视觉处理等方式完成L4级别自动驾驶。要求提供算法可实现基本的智能驾驶支撑功能,且算法具备较强的适配能力和自主迁移能力。
▶ 现有基础:目前行业已经具备高低速线控底盘研发、生产、试制、检测等通用技术。生产系统,底盘核心基础算法等基础发展充分。
▶ 拟投资金:面议
▶ 联系方式:芮超楠 13114803651
赛事奖励
一)工作奖励
主要奖励赛事技术需求、解决方案的提供方(技术转移机构、需求单位或研发团队等),奖励顺序以在科服网·天津成果网提交时间为准。
1.需求提交方。对有意愿参加本届挑战赛的技术转移机构或需求单位,提交符合本届挑战赛赛题的技术需求,每条有效需求奖励1000元(前50项,两个赛事分别奖励,下同);经过评审后入选现场赛的需求,每条奖励2000元(前10项)。
2.方案提交方。对已提交本届挑战赛赛题解决方案的技术转移机构或研发团队,经过专家审核后获得优秀的解决方案,每项解决方案奖励1000元(前10项);所提供的解决方案获得需求方认可,双方签订技术合同且完成登记备案,每项解决方案奖励2000元(前10项)。
二)现场赛奖励
挑战赛现场赛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颁发奖杯和证书。现场评选出一等奖1个,奖金8万元人民币;二等奖2个,奖金5万元人民币;三等奖3个,奖金2万元人民币;优胜奖若干,奖金0.5万元人民币。承办单位将提供大赛奖金,需求方可根据情况自行增加奖金。大赛奖金仅用作奖励挑战者,不作为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或其他独占性合作的强制条件。
其他专项奖励如下:
新能源汽车产业赛。对征集到的挑战团队解决方案,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满足企业提出的共性技术难题需求,得到赛事组委会专家组和需求企业认可,且现场完成正式签约的,给予签约额的2%作为奖励,上限为10万元(按签约时间奖励前3项)。
三)政策支持与服务
(一)通过挑战赛签订技术开发或技术转让交易合同的技术出让方,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减免。
(二)签订的技术合同结项后,科研事业单位可将结余经费视同成果转化收入,可用于人员奖励,其现金奖励不受绩效工资总额限制。
(三)技术转移机构提交的技术需求数及促成的技术交易额将纳入技术转移机构绩效评价指标。
(四)根据国家及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相关规定,对于促成技术交易的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出让方可在技术交易收入中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5%)给予奖励(需双方事前约定)。
(五)大赛将聚集和整合相关资源,为需求方与挑战者提供包括科技政策咨询、企业战略咨询、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和投融资等服务,进行后续跟踪与效果评价。
四)揭榜应答流程
(一)登录平台
各科研院所、企业、专家及服务机构使用账号登录科服网·天津成果网,进入“研发众包”版块。网址:cg.tten.cn
(二)提交应答方案
各科研院所、企业、专家及服务机构等作为需求解决方或服务方,点击需求信息页面的“立即应答”,提交应答方案。
(三)与需求方沟通
需求提交方在“用户中心-研发众包-提交给我的应答”中查看应答方案,与应答方充分沟通后选择是否采纳。(应答方可接收到采纳情况的短信)(注:需求方可随时查看并采纳某个方案,应答截止2周后停止选标。)
五)工作咨询
(一)政策咨询:
市科技局成果处 吴嘉峰 张明 022-58832822
(二)赛事咨询、需求审核:
新能源汽车产业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赵硕 022-84379666-1977
其他领域: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程晓丽 022-23532900-826
(三)技术支持:
科服网·天津成果网 牟如玲 022-2353290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