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战速决——塑料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征集令”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生产超过4亿吨塑料,而其中约一半只作一次性用途。
而在这部分里,只有不到10%被回收。大量的塑料最终流入湖泊、河流和海洋,甚至以不易察觉的形式(直径5毫米内的微小塑料颗粒)进入到我们的食物、水和空气里。
从材料本身看,塑料与钢铁、有色等其他材料一样,具有很好的可回收可再生利用性。在限制一次性塑料使用的同时,如何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废塑料实现高效回收和处置并防止废塑料泄漏到环境中是当下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核心要义。
通过多年努力,我国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力度,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废塑料回收利用体系。随着社会对塑料污染认识的逐步深化,以及各地“无废城市”的快速推进下,解决思路也日渐丰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的主题定为:塑战速决,再次呼吁全世界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作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负责任大国,我国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塑料污染治理实践可以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借鉴?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支持下,中国环境APP产经频道联合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碳LIVE平台正式启动“塑战塑决——塑料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征集令”,并通过中国环境APP和碳LIVE平台向全社会发出征集公告,在全国范围挖掘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有效性、借鉴性的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先进案例,总结、推广各地有效经验举措,着力解决塑料污染治理难点热点问题。
现就征集活动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报社
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
二、协办单位
中国环境APP产经频道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
碳LIVE
三、案例征集对象
参与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再生、再利用的省级、市级、区(县)级党政机关、群团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等。
四、案例征集内容
围绕塑料污染治理各环节的难点、痛点问题,创新技术研发、商业服务模式、产品应用推广、跨界合作等,在限制一次性塑料、回收再生方式与体系、材料替代方案、减污降碳、经济性、绿色转型等方面,形成的具有创新驱动、示范引领价值且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的典型案例。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提倡各地、各单位选择自身探索实践中的某优势方面或新创造、新特点进行集中表述。
本次征集分为四大类:
1.城市案例(仅对省级、市级、区(县)级党政机关开放):包括省级、市级、区县级别的成功实践与模式,与无废城市建设、构建城市再生资源体系等工作结合的优先考虑。
2.商业案例(仅对企业单位开放):已成功实现产业化的塑料循环经济商业模式、技术应用等。
3.技术案例(仅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开放):已研发成功并试点成功的具有开创性原创性的技术。
4.公众案例(仅对群团和社会组织开放):以公益活动(传播类、线下动员类等)为主的成功号召大众关注和参与到塑料污染治理进程中的案例。
五、案例征集材料要求
典型案例材料需主题明确、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数据准确、文字简洁、亮点突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可借鉴性。
一般应包括主要问题和发展现状、采取的主要做法或者应用模式、取得的发展成效等内容。案例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要真实、准确。申报的文字报告篇幅控制在3000字左右。
六、案例征集活动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 案例征集:2023年4月22日开始启动,在中国环境APP、碳LIVE平台发布征集公告,面向全国征集典型案例。本年度案例征集的截止日期是2023年5月22日。
申报方式:可以通过碳LIVE活动主页”快速申请”在线申报,也可以下下载附件word申报表填写后发送邮箱申报。
第二阶段 案例遴选:通过专家评审委员会开展评审,确定最终入选的典型案例名单。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以及APP平台等发布入选名单。
第三阶段 宣传推广:拟将入选的先进案例择优进行视频采访及录制,并在中国环境APP、碳LIVE等平台上进行展播。
七、联系方式
徐先生 010-67113136、13488881027
高先生 13911642947
八、注意事项
1、“塑战速决——塑料循环经济解决方案征集令”暂定为一次性活动,视情况而定是否连办,并坚持公益原则,不向申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2、案例申报应当实事求是,若有弄虚作假、夸大或不正当手段参选,将撤销其入选资格并对外公告。活动解释权归中国环境报社。
出品:中国环境APP产经频道
编辑:刘良伟 乔建华
主编:徐卫星
主任:班健
中国环境APP
中国环境报社融媒体平台
中国环境报社
生态环境部主管 全国百强报刊 中国报纸50强


